宝安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首页>党建网>理论学习>内容详情

2013年宝安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材料之四

发布时间: 2013-11-06 09:10 发布单位: 职业教育(集团)职业 浏览量: 14 【公开】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5日下午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表示,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为题,主要目的是通过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特别是通过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高我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自觉性。这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很有意义,也是对我们党成立92周年的最好庆祝。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2年的光辉历程,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64年的光辉历程。92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伟大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这3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全党全国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进。

习近平强调,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必须顺应世界大势,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习近平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同时,在当今世界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紧密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更好担负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习近平指出,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我们要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增强自信,在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继续开拓,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来源:新华网)

 

人民日报:无事深忧 有事不惧

对权力心存敬畏,是新一届中央领导对党员领导干部谆谆告诫的一句话。从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到要求党员干部“心中要有敬畏,知道什么是高压线”,再到给权力涂上防腐剂,念好“紧箍咒”,可谓语重心长,“三致意焉”!

  前不久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主席又郑重指出,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牢记责任重于泰山,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是古今执政者共同的政治智慧。历史上被称为明君的唐太宗尝言“有二喜一惧”。连年丰稔,边鄙无事,是他高兴的事。“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则危亡立至”,这是他感到害怕的事。苏辙在批评宋仁宗的策论中说:“古之圣人,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夫无事而深忧者,所以为有事之不惧也。今陛下无事则不忧,有事则大惧,臣以为忧乐之节易矣。”一成一败,一正一反,历史镜鉴,对今天仍深有教益。

  心存畏惧对执政之益,史学家王夫之在《宋论》中分析得颇为透彻。他指出,宋太祖一统天下,至于大定,垂及百年,世称盛治的原因是“唯其惧也”,“惧以生慎,慎以生俭,俭以生慈,慈以生和,和以生文”。由“惧”之一字,而生出“俭”“慈”“和”“文”等重要的执政理念,终成大业。

  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对权力心存敬畏,体现的是一种忧患、责任和自律,是智慧之源,也是成事之基。只有心存畏惧之心,才能于临事之际小心谨慎,克勤克俭,严于律己,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权力的敬畏就是对人民负责。毛泽东从西柏坡进北京,怕当李自成,称自己是“进京赶考”。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怕别人把自己往贵族老爷的位置上推。有儒将之风的陈毅元帅怕的是鸦雀无声。邓小平同志告诫领导干部,谨慎总是好一些。“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正是有了这些“怕”,才能在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上慎之又慎,时刻牢记责任,严格约束自己,清白为官,公正用权,不撞红灯,不越雷池。

  一个什么都不怕的人是可怕的。生活中,个别人胆子很大,什么事都敢干,什么话都敢说,什么地方都敢去,什么样的朋友都敢交,结果“撑死”不少胆大的,未见“饿死”几个胆小的。

  领导干部位高权重,受拉拢、被腐蚀的机会比常人多,因而在他们身上出现不正之风的机会也多于常人。如果胆子随权力而长,天不怕地不怕,置党纪国法于不顾,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就等于自毁而毁人,祸害党、祸害国家、祸害人民。所以,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每个执政者都“弗可不恐惧以修省耳”。

成事需要胆略,用权则需谨慎。“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话老理不老,任何时候都值得牢牢记取。

(来源:《人民日报》2013617日)

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杨春贵

 

党的作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成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保证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党成了执政党,并且是长期执政的党,实行了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作风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多数党员经受住了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但也确有少数党员和党员干部滋长了严重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等脱离群众的不正之风,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工作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作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针对当前党的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决定,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开展一次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十分必要的,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一项重大举措。

根本问题是什么

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是根本问题。作风是立场和世界观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有什么样的立场和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作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理念。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所谓放到心中最高位置,就是说,必须把人民当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把人民当英雄,全心全意依靠人民;必须把人民当老师,全心全意向人民学习。这就是我们的立场,这就是我们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抓作风,从根本上说,就是抓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抓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解决种种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作风问题。

关键环节抓哪个

当前,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关键环节,用制度建设的进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和落实。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一点,对于转变作风具有关键性意义。思想教育是基础,解决的是自律问题;制度保障是关键,解决的是他律问题,二者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制度就是规矩,在规矩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制度之外的权力。违规就要问责,就要付出代价。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严格以制度规范为标尺,检查各种违规行为;也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制定出各种新的制度,完善我们的制度体系。党有党纪,国有国法,不许逾矩,这是底线。底线就是高压线,不许碰,也碰不得。制度规范人,也造就人。只有建立完备系统、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并且在实施中严格执行,才能造就出好的作风、好的队伍。

领导班子怎么做

作风建设,领导班子是重点。从领导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育才有说服力,制度才有威慑力。中央制定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且雷厉风行,身体力行,在全党带了一个好头,深得党心民心,在全党和全社会产生了很好很大的影响,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干部推进作风建设的信心。只有从领导做起,一级抓一级,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党风建设才能真正取得成效。否则,就可能流于形式。抓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真抓实干,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干劲。

(来源:人民日报)

 

基础教育的核心使命

 

6月25日,“基础教育的核心使命”研讨会暨教育之春沙龙在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新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健等与会专家分别就基础教育的核心使命进行了深入探讨。

小学教育要打好三个基础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

2012年11月,京华时报有一个报道,某地高中生体检的合格率只有13.39%,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连续25年下降……这个数据足以让我们陷入沉思。

基础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应该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我们把孩子的健康放在了很核心的基础位置。我们提出的办学理念是为幸福人生奠基,在这个办学理念之下,我们提出了四句话,从健康启航,让道德护航,用习惯护航,乘能力远航。我们提出基础教育重点要打好三个基础,即健康基础、习惯基础、能力基础。我着重谈谈健康和能力的问题。

我们学校给每个孩子做了一个小书包,孩子的所有用具都放在学校。哪科有作业,就带哪科的作业本回家。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孩子身体还处在发育期,负重过大,对孩子身体发育会造成不良影响。现在,因为书包过重,不少小学生都有脊柱侧弯的问题。

北京市要求,孩子每天在校活动时间1小时。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增加了1小时。为了控制肥胖率、保证学生体质健康,学校特别针对小胖墩儿建立了“小胖墩儿俱乐部”,开辟了专门的体育锻炼教室。每天,小胖墩儿可以在午休时间来到这里,跟随专业体育老师进行针对性训练,并通过体质健康测试仪监控自己的体质。最近,我发现一个现象,身体素质最好的班,学习成绩也是最好的,可见,健康的身体对学习成绩有积极影响。

我们建了一个爱眼工作室,每天孩子在这个工作室中,戴着仪器调节20-40分钟。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假性近视是可以调下来的,总体训练有效率是93.1%

我们继承和发扬了前任校长、特级教师马芯兰的教育理念,并且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提出“轻松学习,快乐成长”,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减轻学生负担的主要途径。为了拓展孩子们的兴趣,学校安排了厨艺、陶艺、版画等15门拓展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修。

基础教育核心使命如何定位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

基础教育应该打好三方面的基础。第一个是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础。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学习越早越好,知识越多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就一个人的发展而言,从小就要打好身体、心理的基础,特别是心理的基础。身体的健康能够看出来,是有形的,而心理健康是无形的,一般家长、教师不够重视。

第二个是打好学习的基础。最近有两个报告值得关注。去年3月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了一个报告,21世纪必须掌握四种本领:第一是思维方式,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第二是沟通方式,要与别人进行良好的沟通;第三个是工作工具,就当前而言,主要是掌握信息技术;第四是生活能力。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基础教育学习指标体系,包括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意识、文字沟通、学习方式、科学技术等方面。就身体健康来说,在小学阶段,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身体健康与卫生,儿童要学会讲卫生,能够正确用水,预防传染病,同时能够选择健康的方式,预防非传染性疾病;二是食品和营养,了解食品和营养对身体的重要性,既要确保儿童能够获取足够的营养,又要适当控制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三是体育运动;四是性健康;等等。

第三个是打好走向社会的基础。人最终要走向社会,所以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价值观,要有社会公德等。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

探讨基础教育的核心使命非常有意义。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准确定位基础教育的核心使命。如果定位不准确,问题就很难解决。我认为,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基础教育阶段,笼统地谈核心使命可能会产生误导。因为小学和中学的核心使命是不一样的。我们去欧美、澳大利亚考察基础教育,发现国内有很多做法和国外大相径庭,比如说课程的安排,欧美发达国家小学五年级以前基本以玩儿为主,我们现在是让孩子使劲学,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小学教育的使命究竟是什么?在欧美发达国家,小学的使命是保护孩子的天性,让他们玩儿好,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知识传授是第二位的。在这一点,不要说我们的小学,从幼儿园开始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有了小学化倾向。所以,探讨基础教育的核心使命,首先应该明确区分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

北京市朝阳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王世元:

为什么追问基础教育的核心使命?我们在弄清基础教育的核心使命时,是否就意味着育人的基本途径、载体、内容和方法都清楚了?当我们基本的课程足以满足基础教育的核心使命时,是不是就可以不再增加其他课程了?

基础教育的核心使命是什么?基础教育应该是做人的教育。我对朝阳区实验小学最感兴趣的是孩子不张扬,当你走进校园,学生一般不会向你问好,大家都是微微一笑,小手一摆,那是一种儒雅。我们要引导孩子有独立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教给孩子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素养、基本技能。

如何实现基础教育核心使命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大附中原校长康健:

基础教育有基本价值、普世价值,还有相对独立价值。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都在做预科。我们把独立价值忽略了。如何认识基础教育的独立价值非常重要。

在小学阶段,一个人生命的成长是非常活跃的,所以营养、健康、安全就变得非常重要。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先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到德国去考察一所小学,晚上备了一堂课,准备给孩子们讲。第二天上课时,他先把自己的名字解释了一下:“我叫谢维和,有保卫世界和平的意思……”孩子们一下有了兴趣:“你给我解释一下我的名字是什么意思……”谢维和心里嘀咕,昨天晚上认真备了中国文化课,到这儿怎么成这样了?课后,当地校长都给谢维和鼓掌,也有人说幸亏他没拿课本来上课。德国法律规定,教师不能用课本给三年级以下的孩子上课。

基础教育的核心使命要关注孩子的生命,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国际上有一个说法,看一所学校,一张课程表就能解读一切,教育的目的、价值、方法,内行通过看学生怎么学、学生之间怎么交流,就能把这一切看清楚。我们小学应该思考的是,怎样按照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纯地把教育的各个阶段割裂,小学、中学、大学各司其职。由于家庭环境、营养的问题,孩子们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发胖,所以,很大程度上,小胖墩儿不是学校造成的。学校做了很多工作来减少小胖墩儿的比例,其实是在做“消防员”。我们现在缺乏一个系统整体的基础教育顶层设计,大家各管一段,就不易做好补救工作。大学补中学的,这是不正常的,造成了资源浪费,造成了冲突。这种纵向的联系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我们不能在一个独立的阶段解决孩子成长的所有问题,我们不仅要纵向串联,而且要横向联络。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

如何实现基础教育的核心使命?现在说学生学得很累,用传统思维可能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我们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在此,我们首先要搞清什么是教育信息化。不要把信息化理解成电化教育,不是把特级教师讲的课录下来,把纸质信息搞成数字化就是信息化。还有很多人以为教育信息化就是配硬件设备,这都是非常肤浅的。

教育信息化要带来教育的一场革命,包含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教学方式怎么革命?不是某个教师教得好,在网络上一播就是信息化了,而是用信息化的手段把我们过去讲不明白的内容让学生搞明白。简单举一个例子,语文教材上有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到去年才搞明白。诸如此类的问题,用信息化的手段可以生动地告诉学生是怎么回事,这就是信息化的优势。

把怎样的儿童交给世界

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徐辉:

看一所小学,我更重视的是学校怎样来传递关爱。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年,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到一所小学调研,结果令他们非常失望,这个小学都是问题学生、问题教师。调研的结论是,学校没有前途,学生没有前途。几十年后,一个教授对这些曾经的问题学生做了回访,结果他们都发展得非常好。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他们都提到了一位老师。于是,教授又去采访这位老师。该老师就说了一个字——爱。他认为,在幼儿园、小学阶段,教师怎样传递爱心是最重要的。在朝阳区实验小学,我高兴地看到,很多细节已经证明学校在努力这样做。

我看一所学校的另一个观察点是,是否提供了促进学生发挥潜力的机会。朝阳区实验小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学校安排了厨艺、陶艺、版画等15门拓展课程,供学生自主选修,这些都是他们成长的平台。

教育的成功不能进行即时的评判,而在于孩子未来能成长为什么样的人。不管教育多么成功,我们始终都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我们要给孩子从小播下爱的种子,为他的成长提供空间。

我想强调的一个观点是:不要给孩子提供驯养的快乐,而要提供自由的快乐。一只宠物狗看上去是非常快乐的,但是这种驯养的快乐是不是宠物狗自身的快乐,我们不得而知。杜威说,学校就是社会,陶行知认为,社会就是学校。所以,学校要重视儿童和社会的沟通,孩子有没有机会到社会上关爱穷人、残疾儿童,这对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吴正宪:

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我在全国人大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人要有梦想,如果孩子连做梦的时间都没有,他怎么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基础教育的核心使命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一个健康的体魄,离开这一点其他一切无从谈起。第二是阳光的心态,孩子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自信、尊重他人,这种良好的心态很重要。第三是智慧的头脑。有人总是对孩子说,你小时候痛苦一点,长大就幸福了。其实,幸福是由每一天构成的,如果孩子在课堂上不开心,那么他的整个生命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关注生命,给孩子幸福,要从我们自身做起。

这里面是有一个价值判断的。我特别呼吁教育行政官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思考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到底是什么?学生的分数上去了,考上了一个好学校,但如果心灵不健康,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我们希望教育人共同追问:我们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新蓉:

朝阳区实验小学的探索,回归到教育本身这个命题上,就是生命、生活、生存。这说明中国基础教育的探索并非在真空中。陈校长把不同的教育元素像变形金刚一样组合在一起,利用现有的条件、机会,按照教育规律去营造教育环境,引导孩子成长,难能可贵。

同时,我也提出两个小问题供大家思考。一个是健康幸福,轻松学习。我觉得轻松学习虽然很好,但更应该重视有意义的学习,因为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意义包含着艰难的探索,也包含着愉快的体验。第二个是全国的基础教育都面临的问题,基础教育到底是对人类的共性承担更多的使命,还是对个体的个性承担更多的使命?在多大的空间上,给学生的个性、潜质、兴趣开放一个空间?这些都需要伟大的实践家去继续探索。

(来源:中国教师报)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  招生咨询电话:27757162      资源平台技术支持电话:29999500
©2017 cn.baoan.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4225829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