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新桥小学

>学校首页>教师园地>教师文章>内容详情

站在“高人”的肩膀上思考

发布时间: 2011-12-14 10:44 发布单位: 新桥小学 浏览量: 469 【公开】

 站在“高人”的肩膀上思考

                            ——东莞小学数学研讨会学习感想

俗话都说:站的高,看得远,于是有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一句话。课改十年的回眸,全国的名师、名家汇聚东莞,我为自己能参与这一次的学习感到非常荣幸,对我而言,这些名师、名家就是“高人”,站的“高人”的肩膀上,不仅可以看的更远,还可以思考的更深入。

台上各位专家理论的指引再加上名师们的现实课堂,使我感悟颇多。随着国家新课标标准的实行与深化,我们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手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已渐入人心。我作为在改革中成长的80后,可以说是感触颇深。和自己小学时代相比,现在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日趋丰富多采,形式新颖靓丽,思维要求也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手而言,各位名师精彩的课堂让我叹为观止,探究、合作、数学生活化、互动等随处可见,老师们都在诠释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究竟该怎么上。比如黄爱华老师的《认识百分数》一科,从研究各种酒的酒精度入手,先是带领孩子们弄清分数的意义,再到去用分数来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层层深入,将一个难以理解的知识深入简出,何止一个“高”字了得。曾听过黄爱华老师将《语言的艺术》,我想他受欢迎的原因正在于此,用但是主持人的话说就是:忽悠人的艺术。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需要的是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虽然处于启蒙阶段,但它发展的趋向一定是日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数学课体现的生活味可以当作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点缀或是日后结合生活所渗透的一种技能,可是它的实质不应该是数学的本质。比如,收购报纸、书刊的小贩,他们的口算技巧(小数)不比一些有文化的人差,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能说他们就是懂数学了吗?总是羡慕名师们的课,特别像吴正宪、华应龙和黄爱华等老师的课,每次听完或看后总能让我久久回味,他们的课似乎已经不再是一节课这么简单,同样的一节课,名师们的课堂上孩子们学的非常开心,数学之味显而易“闻”,而且我相信课堂上的孩子们真正了感受到了数学甜而不腻、乐而不浮的味道。每次我总会在想:要是给自己来上,自己亲手要“做这一道菜”,将会是什么味道的呢?这让我想起了徐长青老师的《数学广角——重复》,老师心宽体胖,语言非常有感染力,我和孩子们一样,一开始就被他吸引住了。老师的这一节课设计的非常巧妙,看起来好像一直都是和孩子们在玩游戏,可其实每一环节都紧扣这节课的知识重难点,可不仅有着浓浓的生活味,更有深层的数学味。比如,用两个呼啦圈表示集合中的维恩图,这使抽象的集合一下子变得形象有趣多了。

我想:数学既灵活又死板,生活化的前提是严谨逻辑思维。究竟是选择华丽的铺垫还是扎实的教学,我们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成为数学老师的最大感触是:现在我们的数学教学越来越生活化,同时数学之味也慢慢的淡化,其中包括我们经常埋怨的“学生的计算能力怎么这么薄弱”,也就是对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不到位的缺失。

     数学课如果能够做到先建立在数学味这一载体上,然后结合生活更好的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那将是一个质的飞跃。“数学味”和生活化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但有先后主次之分,没有生活味的数学课是枯燥的,而没有数学味的数学课是空洞的,前者多少还能学点什么,后者只能是热闹而已,于是就有了以下的疑问:怎样才能将“数学味”和“生活味”巧妙的结合起来?数学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从注重双基到四基,对我而言本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一件事。可每次在听完类似这些课后总有一种“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我想这应该是我站在这些“高人”的肩膀上的缘故吧!


上一篇: 化零为整| 已经是最后一篇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技术运营支持:天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  招生咨询电话:27757162      资源平台技术支持电话:29999500
©2017 cn.baoan.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4225829号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